长江干线首艘C2排放标准LPG运输船“华南6”交付运营
11月10日,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航集团”)所属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简称“南京油运”)投资建造的3300m³LPG船“华南6”在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命名暨交船仪式。“华南6”的成功交付,标志着长航集团在继续引领中国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
长航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新长航成立以来,一直以国家“双碳”、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指引,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紧密围绕绿色、智能两大航运发展主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此次交付的“华南6”,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12月正式立项的“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示范船舶。船舶配置中国排放二(C2)电喷、高压共轨动力系统、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船载数据集成系统、绿色智能操舵系统、桨-舵-桨后节能装置系统、智能能效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高技术设备,取得CCS“绿色船舶-3”,智能船舶(M,Es,I)等附加标志,满足EEDI的要求,是一艘智能、经济、环保的绿色船舶,也是长航集团践行“长江大保护”方针、建造绿色智能船舶引领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率先采用C2标准,引领内河排放新趋势
根据《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15097—2016)相关要求,自2022年7月1日起,新造船舶要全部符合C2(排气污染物第二阶段限值)排放标准。此前第一阶段与前期船机排放相比,PM排放削减70%左右,NOx排放削减20%以上。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第二阶段PM和NOx将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分别进一步降低40%和20%。“华南6”于2021年10月22日点火开工,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发挥央企领头羊作用,在长航集团的指导下,南京油运作出在“华南6”提前采用C2排放标准的部署。“华南6”项目建造工期紧,又历经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和高温酷暑双重考验,提升排放标准给项目按期交付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南京油运会同设计院科研人员,在当时国内市场上尚没有柴油机厂家取得C2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精选优质厂家并积极协助参与项目攻关,最终换来这艘长江干线首艘满足C2排放标准的LPG运输船——“华南6”的顺利交付,在助力“双碳”目标进程中体现了央企担当。
船载数据集成系统,开辟船岸一体新格局
“华南6”的科技创新成果颇多,如智能能效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通航环境及主辅机等能耗设备的参数,实现航行状态自动判断、能耗及能量分布分析、能耗及能效分析评估。船舶可以结合航线、各航段水文条件及燃料消耗特性,做出科学的船舶增降速决策,真正实现基于航次计划及经济效益下的航速优化。又如智能机舱系统,实现了主柴油机、发电机组、轴系和齿轮箱和机舱辅助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健康评估,并为船舶操作提供决策建议。在众多创新成果中,船载数据集成系统,助力船舶真正实现了船岸信息一体化。该系统将船舶综合导航系统、机舱、CCTV视频监控,以及船舶的运营管理、智能能效系统、智能机舱系统、智能舵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接入,对各系统数据进行标准化、轻量化及加密处理,利用船岸通讯模块接入船端4G/5G通讯网络,统一进行数据的回岸传输。可实现船舶状态的智能诊断、设备的健康管理、全船综合能耗管理等智能功能。岸基可根据上述数据的及时传送,及时掌握船舶动态、快速协助船员排查隐患、指导船舶进行节能减排,提升运营效率,缩短船岸距离,提高岸基管理时效。据前期数据测算,船舶航速优化减碳潜力达1%-3%,这无疑为助力长江液货运输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再添重要砝码。
船舶综合导航系统,提升安全航行新高度
“华南6”配备了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该系统通过配置雷达兼多功能工作站、动态电子航道图、船载电子瞭望仪等设备,可提供完善的碰撞报警、动态航标数据、锚移位报警等功能,可以240°水平视角感知船舶周围态势,增强瞭望效果。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是航运企业不变的追求,以前的船舶夜航仅靠雷达探测辅以人工瞭望。此次船舶综合导航系统通过电子瞭望仪感知周围环境态势,增强了显示周围目标的功能,满足船舶在低能见度下实现夜航雾航。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了船舶航行安全系数,提高了船舶航行效率,有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华南6”作为长航集团承担国家工信部“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实船示范的两种船型之一,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南京油运也将密切跟踪新技术在“华南6”的各项实船验证动态,同时,以长江液货危险品运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身份,积极配合国家工信部和相关科研单位不断优化产品,并助力可研成果在新造船舶的推广,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长航力量。(南京公司供稿)